我院张睿教授在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SA Bulletin》上发表论文
时间: 2025-04-27 作者: 浏览次数: 151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盛大游戏平台APP下载(我院)张睿教授作为第一通讯作者,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曹毓戈作为第一作者,与中国科盛大游戏平台APP下载、西北大学、阿尔伯塔大学、贝勒大学和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地学领域1top期刊——美国地质学会会刊《GSA Bulletin》上发表了题为“中新世气候适宜期亚洲水文气候的主要轨道强迫作用”(Predominant orbital forcing on Asian hydroclimate during the Miocene Climatic Optimum)的重要研究论文。

中新世气候适宜期(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MCO)是地球历史上一段关键的气候变暖时期,全球温度较现今升高了3-7摄氏度。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MCO时期亚洲内陆地区的水文气候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缺乏深入理解。本研究通过位于中国内陆亚洲的宁夏南部盆地三道岭剖面的详细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分析,系统揭示了该地区在MCO期间的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特征。

研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磁化率、元素地球化学(Rb/Sr比值和铁含量)和详细的年代学分析,明确识别出了显著的405千年偏心率周期和173千年倾角周期。这些周期性变化显示轨道参数通过影响东亚夏季风强度和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的变化,进而控制了亚洲内陆地区降水的剧烈波动。研究还首次详细记录了六次重要的干旱事件,与全球范围内的δ13C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如蒙特雷事件)、南极冰盖扩张事件(Mi事件)及全球海平面波动事件具有显著对应关系。

本项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中新世亚洲地区复杂的水文气候演化提供了坚实证据,更强调了地球轨道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作用。同时,研究成果还表明,轨道周期尺度的气候变化可能显著影响了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哺乳动物种群的兴衰及植被类型的转换,为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生态效应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1.野外剖面照片



2.生物-磁性地层

3.海陆气候指标对比。a.偏心率和岁差; b. 35°N纬度的夏季日照量; c.研究剖面磁化率记录;d. ODP 1146站海表温度记录;e.海平面变化;f.底栖有孔虫δ??O记录; g.底栖有孔虫δ??C记录; h.不同指标记录的大气CO?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