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张睿教授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JGR: Atmospheres)上发表发表论文
时间: 2025-04-14 作者: 浏览次数: 175


近日,浙江师范大学盛大游戏平台APP下载(我院)张睿教授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Kravchinsky教授,以及慕尼黑工业大学、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和鲁汶天主教大学地球与气候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著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JGR: Atmospheres上发表了题为“ Millennial Cycles in Greenland and Antarctic Ice Core Records: Evidence of Astronomical Influence on Global Climate(格陵兰和南极冰芯记录中的千年尺度周期:天文因素对全球气候影响的证据)的重要研究论文。JGR是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收录的全球88份顶尖期刊之一,其中地球科学领域共有约10份期刊在列。

本研究通过格陵兰和南极高分辨率冰芯氧同位素记录,结合时频分析方法,首次清晰揭示了地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的约11000年、5500年和2750年的千年尺度气候周期,指出这些周期与天文驱动的跨半球和赤道辐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不仅为理解地球过去15万年间的气候演变提供了重要的新证据,更揭示了轨道参数及太阳活动如何通过全球尺度的大气-海洋耦合机制影响气候系统,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此外,本研究进一步对全球多个地区的气候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确认了上述周期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广泛存在和影响,强调了它们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通过理论建模(如非线性逻辑延迟微分方程模拟),展示了这些周期如何在复杂的非线性反馈机制作用下,引发地球历史上剧烈的气候波动事件,包括显著的快速升温和降温过程。这种深入的多方法结合研究方式,为更全面地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后的物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技术手段,也为未来深入研究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1. 本研究所使用的高分辨率气候代用记录的地理位置分布。图中圆圈表示海洋记录,方框表示陆地记录。世界大洋温盐环流示意图来https://www.grida.no,其中红色箭头表示暖流,蓝色箭头表示寒流。

2. 双半球日照量(A)、赤道日照量(B)、欧洲极地冰芯(C)和格陵兰冰芯(D)记录分析结果。所检测到的主要周期包括~11千年周期(红色虚线)、5.5千年周期(绿色虚线)和2.75千年周期(蓝色虚线)。